引子:一个被量能“出卖”的经典反转
2023年9月,南大光电的股价一路冲上30元,技术图形看似完美突破。 但细看成交量:上涨初期稳步放量,而冲高后量能持续萎缩,最终股价掉头向下,追涨者全线套牢。
这一幕像极了2021年的恒源煤电,放量横盘时,散户以为主力洗盘,结果三个月后阴跌20%。 成交量,这个最直白的指标,早已提前写好了剧本。
2020年,日均成交8442亿元,1.77亿投资者推动大盘上涨13.87%;2021年成交冲上1.06万亿,投资者增至1.9亿,涨幅却缩水至4.8%。
投资者变多≠股市必涨。
2022年:成交额骤降至9251亿元,2.1亿股民全年亏损15.13%;2023年成交再缩至8744亿元,2.2亿账户继续跌3.7%。 缩量环境里,人海战术失效了。
直到2024年,日均成交重回1.06万亿,市场才以12.67%的涨幅回应;2025年上半年量能跳升到1.39万亿,投资者破2.4亿,指数上涨7.22%。
这组数据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:A股上涨的命门是资金活性,而非账户数量。 账户可以休眠,但真金白银的成交额骗不了人。
1. 量能动力法则
进攻信号:量能大+涨得多(如2024年科技股)、量能小+涨得少(如2023年银行股)
反转警报:量能大+涨得少(2024年10月券商单日3.4万亿却滞涨)、量能小+涨得多(南大光电30元缩量假突破)
2. 量价关系口诀实战
量增价升,闭眼买入:2024年初AI板块单日放量18%,中科曙光一周暴涨40%
量增价平,暗藏变盘:2025年6月光伏龙头隆基绿能成交放大50%,股价却横盘两周,随后破位下跌
量平价跌,果断出局:2023年消费股阴跌中成交额维稳,伊利股份三个月跌去25%
3. “立桩量”的黄金买点
当一只股票在低位放出历史天量(覆盖前期最高量),且三天内不破最低点、股价突破放量日最高价,即为“立桩量”成立。
2025年5月,中际旭创单日成交67亿创纪录,三天后突破前高,两个月涨幅达110%。 反之,若跌破低点,即便放天量也是陷阱,2024年12月中国中免单日成交45亿后破位,套牢资金超30亿。
1. 上涨行情
放量涨:2024年11月日均成交1.5万亿,超90%个股普涨,新能源领跑
缩量涨:2025年3月成交1.2万亿,仅AI和金融股上涨,半数股票横盘
2. 横盘震荡
放量横:2025年4月成交1.4万亿,板块轮动加速(如消费电子、军工交替脉冲)
缩量横:2023年8月成交不足9000亿,热点散乱,散户账户日均缩水0.3%
3. 下跌趋势
放量跌:2022年4月单日1.1万亿暴跌,光伏板块单周蒸发23%
缩量跌:2023年10月成交萎缩至8000亿,医药股阴跌不止,散户越补仓越套
市场用血泪证明:在缩量环境中交易,如同逆风撒网,颗粒无收才是常态。
建仓期:主力悄悄吸筹,量能温和放大。 2024年2月,宁德时代成交额从日均20亿增至35亿,股价碎步上涨12%,但未引发市场关注。
拉升期:量能连续不规则放大。 2025年1月,科大讯飞融资余额暴增45亿,游资席位成交占比达35%,推动股价两个月翻倍。
出货期:高位巨量滞涨。 2024年10月,茅台单日成交182亿创纪录,收盘却微跌0.2%,此后三个月回调20%。
散户与主力的差距,往往就差在“读懂量能语言”的那一秒。
回溯2020-2025年:
量能>前一年=上涨:2024年日均1.06万亿>2023年8744亿,指数涨12.67%
量能<前一年=下跌:2022年9251亿<2021年1.06万亿,指数跌15.13%
投资者增速幻觉:
2022-2023年新增3000万账户,但成交萎缩6.2%,人均亏损9%
2025年上半年新增170万账户,成交激增31%,人均浮盈5.8%
市场早已用六年数据写下一个公式:活跃资金>账户数量,真金白银>情绪口号。
垒富优配-全国十大配资平台-炒股加杠杆软件-股票配资入门多少钱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